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塑料管道行业竞争格局及“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改性塑料是以初级形态树脂为主要成分,以能改善树脂力学、流变、燃烧性、电、热、光、磁等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性能的添加剂或其他树脂等为辅助成分,通过填充、增韧、增强、共混、合金化等技术手段,得到的具有均一外观的材料。根据改性后的功能,改性塑料包括阻燃树脂类、增强增韧树脂类、塑料合金类、功能色母类等种类,各个种类按照不同的材质可以进一步细分,并且由于各自的性能差异,应用领域也各有不同。改性塑料作为新材料产品,属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范畴,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为改性塑料技术发展确立方向。
改性塑料行业受到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改性塑料尤其是高性能的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将推动改性塑料行业发展持续向好。我国的改性塑料行业总体的发展水平较低,行业内企业的生产规模与国外同行业公司相比相对偏小,产品的市场状况也呈现出低端产品多,中端产品产品不稳定,高端产品缺乏的特点,远不能满足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改性塑料作为化工新材料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之一。我国汽车用改性塑料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所占据,国内改性塑料企业才占有不到1/3的市场份额。
由于国内企业的产品大多局限于低技术含量、低标准的层面,对那些具有高性能需求的领域开拓能力明显不足。
改性塑料下游主要为汽车、电子电器和家电行业,三者占比超过50%。
而近年来汽车优惠政策的推出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另外,节能减排政策导向也推动汽车企业减轻汽车重量进而实现节能减排,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产量和市场规模都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至2021年,我国改性塑料产量由1,307万吨提升至2,650万吨。
近年来全球各国愈发重视环保问题,使得全球生物塑料生产能力快速提升,2021年全球生物塑料生产能力达155.3万吨,同比增长25.34%,预计2026年全球生物塑料生产能力将达到529.7万吨。
在2021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中,PBAT、PLA和淀粉基材料的产量占比较大,分别占据29.91%、29.44%、25.55%,而PBS、再生纤维素、PHA占比相对较小,占比均不足10%。
今年以来,基建投资延续了高景气态势。1~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0%,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3.5个百分点。
从全年来看,专家预计全年基建投资也有望维持高增长。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全年基建投资将会在较高起点上保持相对均衡的增长速度。
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会在7%以上,更重要的是今年在财政加力提效积极政策的作用下,基建投资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质量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既要过好‘紧日子’,又要保证必要的投资强度和对经济的有力支撑,将会是今年基建投资的主基调和关键动力。”